close

初次看到樹蛙~野生的樹蛙~不是動物園的樹蛙哩!~~差點沒有手足舞蹈起來!~~


真是太驚喜了啦!~~


沒有仔細觀察~還真差一點錯過了牠~~


只是牠的姿勢~真是差!!~~~一直窩著~動也不動~~所以拍起來真是難看!~


介紹樹蛙~順便介紹拍攝到的蟾蜍~~雖然醜醜的~但是很可愛喔!~~


因為單獨介紹蟾蜍應該沒有人要看吧!!~~


盤古蟾蜍 Bufo bankorensis Barbour


台灣蟾蜍


特有種


成體特徵:


體型:大型肥胖,♂6-10cm,♀6-11cm


頭部:吻端鈍圓,頭寬大於頭長。鼓膜顯著。耳後腺長橢圓形,外側黑色。


背部:體色變化很大,從黃褐色、暗褐色到灰黑色。有些個體有背中線。


體側:有些個體有深色縱紋,從眼後沿耳後腺斜伸到腰部。


皮膚:粗糙,散佈許多大大小小的圓錐形突起纍粒,有些纍粒有白色的刺。


腹部:粗糙有許多顆粒。乳黃色夾雜著棕色或灰色花斑。


前肢:長而粗壯,指間無蹼。外掌突比外掌突發達,都是圓形棕色。


後肢:粗短,趾間有半蹼。有內蹠突及外蹠突。


第二性徵:雄性比雌性略小,手掌內側隆起成婚姻墊,並有黑色婚刺。


相近種類:黑眶蟾蜍眼睛周圍有黑色脊棱。


分布: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省各地,海拔高度可達3000m。經常出現在陸地較開闊的地方,例如闊葉林、草地、開墾地或住家附近,守候在步道、空地或路燈底下比較亮、虫比較多的地方覓食;繁殖期時才會遷移到溪流或靜水池。


繁殖期:9月到隔年2月。


行為:雄蟾沒有鳴囊不會發出叫聲,只有在被其他雄蟾誤抱時,才會發出「勾、勾、勾」釋放叫聲。而在遭受攻擊時,常會本能地鼓起胸部撐起四肢,裝出雄壯威武的模樣,並發出「勾、勾」的聲音,這是牠們的防衛姿勢。如果恐嚇無效,牠們會馬上爬走或者攤在地上裝死,最後才會從耳後腺噴出毒液。


卵:每次產卵五千顆左右,卵粒黑色,常成雙行排列於長形膠質卵串中。卵串成雙兩條從雌蟾的泄殖腔孔排出來,可長達10公尺以上,常纏繞在水草上或石頭間。


蝌蚪:蝌蚪黑色,喜歡聚成黑鴉鴉地一大片。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成群的蝌蚪之間通常具有親緣關係,例如兄弟姐妹或表親。由於牠們有毒,聚在一起可以讓誤食牠們的動物加深印象並心生警惕,以後就不敢碰牠們了。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bufo_bankorensis.html



 




 




 




莫氏樹蛙 Rhacophorus moltrechti Boulenger


保育類 特有種


保育類


成體特徵:


體型:中型纖細,♂4-4.5cm,♀4.5-5.5cm


頭部:頭寬小於頭長,吻端尖。眼睛虹彩橘紅色,鼓膜及顳褶明顯。


背部:墨綠色,會隨環境變深或淺。背部常帶有一些小白斑或黃斑。


體側:白色或黃色,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黑斑。


皮膚:光滑沒有顆粒。


腹部:黃色或白色,有圓形小顆粒。


前肢:背面綠色,腹面白色有些黑斑,有時指間的微蹼及指端吸盤都有黑斑分布。手臂外側白色皮瓣明顯。


後肢:背面綠色,股部內側橘紅色,外側有明顯的白色皮瓣。黑斑散佈在腿部及足部內側,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有時也有黑斑。


第二性徵:雄蛙體型較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咽喉鳴囊處顏色較深。


相近種類比較:台北樹蛙體側沒有大黑斑,虹彩及股部內側黃色。


分布: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省兩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果園、樹林及開墾地。


繁殖期:隨地區而異,台灣北部及東北部一般在春天及夏天繁殖,中南部則在夏天及秋天產卵,潮溼的山區、例如溪頭,則終年繁殖。


行為:平常住在樹上,繁殖期時才到水邊活動,常挖一個淺淺的洞藏身在落葉底下,也喜歡躲在水溝旁邊的石縫、鬆鬆的土堆或草根裡鳴叫,有時也會爬到樹上鳴叫。叫聲很響亮,如同火雞叫般的一長串「呱-阿,呱阿阿阿」。雌蛙受雄蛙叫聲吸引主動接近雄蛙形成配對,偶而也會出現一隻雌蛙同時和多隻雄蛙交配情形。


卵:一次產卵約三至四百顆,卵粒包在白色泡沫卵塊中,直徑約八公分。


蝌蚪:黑色大型,身體橢圓形,尾長為體長兩倍。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rhacophorus_moltrechti.html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