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爬蟲世界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赤尾青竹絲Green bamboo viper



今天介紹的是赤尾青竹絲~


其實找這種蛇類已經找非常久了~


因為看到別人拍的赤尾青竹絲~真的好漂亮!~~


綠色的身體搭配紅色眼珠~三角的凶惡頭型~造型真的非常優美!~~~


這次真的好巧~剛好在端午節這天~朋友的告知下~終於如願以償拍到這美麗的青蛇!~~


端午節白娘子的青白蛇傳奇突然浮現出來!~~哈哈!~~~


只是這種蛇可是有毒的~被牠吻到可能不好玩喔!~~


01


剛發現時~看牠悠閒的!~原來是剛吃飽!下腹部腫腫的!~



 


02


睡覺嗎??



 


03


正面來一張



 


04


天呀~被我吵醒了~



 


05


可不喜歡來個蛇吻喔~



 


06



 


07


看牠紋路應該是公的~



 


08


因為白色線條下有紅點線條~



 


09


轉頭~應該要溜走了~



 


10


蝦米?~成攻擊姿勢?~~驚!~~驚!!!~~



 


11


突然轉頭


 


12


真識相


 


13


姿勢真的好美!~


 


14


 


15


 


16


吐信囉



17


看不清楚有無毒性~可看看尾巴!~紅色就是有毒!~



俗名 赤尾鮐、竹葉青、青竹蛇、焦尾巴      
目名 有鱗目 (Order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SERPENTES      
科名 蝮蛇科 (Family Viperidae)


全身呈翠綠色,腹部為黃綠色或黃白色,尾巴後段呈磚紅色,頭呈三角形,眼紅色,多數雄蛇在身體和腹部交界處有一白色細縱線和一紅色細縱線,雌蛇則僅有一白色細縱線。全長最大約90公分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


這天海豚正在走在玄奘寺通往玄光寺的步道~


這條步道上下坡較為明顯平常少有人去走~


正當海豚往回程~走的累趴趴的時候


這條小小黑蛇突然竄出~害海豚還嚇一跳哩(突然醒過來的感覺)!~


好在走步道海豚有拿樹枝的習慣~(因為蜘蛛絲真的好多!~)


趕快壓制一下小蛇~小蛇雖然小~


但要跟牠玩還真的怕怕勒!~


小蛇很活潑~趁牠稍稍不動時趕快拍了幾張~


沒想到牠速度真的快~一溜煙又不見了~


所以相片寫就這幾張~


大家就將就一點看囉!~


梭德氏游蛇 (TMRS-0232)英文名稱:Sauter's ground or water snake
拉丁學名:Amphiesma sauteri sauteri
其他中文別名:棕黑游蛇、棕黑腹鏈蛇、梭德氏腹鏈蛇
其他英文別名:Sauter's water snake
梭德氏游蛇是種小型蛇類,喜歡在山區比較潮濕之環境活動,頸部上方有v
字形白色斑紋,而上下唇鱗是帶白色斑且具黑色邊框的鱗片,這些都是梭德氏
游蛇主要的特徵,但v字形白色斑紋中央部份也有一條細白色直線緊連v....



日夜間都會活動,主要晨昏為主,主要以蚯蚓蛙類或是蝌蚪…等為食,卵生。
主要分布全島1000公尺以下地區,喜歡棲息山區潮濕的地方。


 



壓制後動也不動!~


 


真乖~讓海豚拍幾張!~


 


有點抬頭囉!~


 


跑到牠後面~再拍!~


 


有點吐信囉!~~但拍完這張一溜煙就不見囉~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發現這巢鼠講出來一定大家會嚇一跳!~


只可惜整個過程未能全程記錄!~~


發現地點是在朋友的露營區裡~


一次機會~朋友帶海豚到營區參觀~


露營區是在日月潭邊~


露營區的景觀非常漂亮~可以烤肉欣賞日月潭優美的景色~


看著美麗的夕陽~還有到處的自然景觀~


這時海豚突然發現營區邊邊~長長的雜草裡有個鳥巢~~


小小的像拳頭大小~這在海豚的故鄉鹿港海邊可是常常會發現的鳥巢!~


但讓海豚覺得奇怪的是~怎麼沒有洞洞呀??~~鳥媽媽如何出門與回巢??~~


好奇心下~海豚扒開鳥巢一看~我地媽呀!!~差點沒有ㄘㄨㄚˋ賽~~裡面居然是老鼠~~
而且非常小約2~3公分~耳朵近乎透明!~


老鼠怎麼會在鳥巢裡面呀??~~真是怪怪的老鼠!!~~


後來網路一查才知道~原來大自然真的非常奧妙~~是海豚孤柔寡聞了~


所以大家應該非常明瞭的牠為什麼叫巢鼠了吧!!~~


長在鳥巢裡的老鼠~當然較巢鼠囉!~~



不過牠是不是以為學學鳥類就會有飛翔的一天呀??~


英名~ Harvest mouse
學名~ Micromys minutus
俗名~ 萱鼠
目名~ 囓齒目 (Order RODENTIA)
科名~ 鼠科 (Family Muridae)
是否為特有種~ 否
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


    台灣產最小型囓齒類,頭與軀幹長約5.5~7.5公分。尾長6~9公分,幾乎和體長相當;


重僅5~7公克,放在手上幾乎沒有感覺。
體背毛暗黃褐色,腹面呈白色。尾上方呈現灰色,下方略淡,具
纏繞能力。耳殼小,吻短。
               
     生態習性:喜歡棲息於植物茂密之處,如:玉米、高梁…等高莖作物的旱田
裡。巢鼠的尾巴極為靈活,且具纏繞能力;不論攀爬或滑降,牠的尾巴一定會纏繞在植物的莖或葉片上!


尾巴對巢鼠來說,不僅
僅用於平衡,簡直可說是牠的第五隻手呢!在茂密草叢中生活的巢鼠,呈現白天活動的特性;


為雜食性,主要攝取農作物的穀粒
、禾本科雜草的種籽為食,偶而也攝食嫩芽。


也因為巢鼠具有消化動物性蛋白質的能力,故在夏季時,牠也會捕食很多的昆蟲以
   嚼食其多汁的腹部。


     分    佈:台灣全島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左右山區,通常喜愛居住於生長茂
 密,且能夠提供良好的隱蔽、食物又容易就近獲得的大面積純林裡。


 

















看了以上相片大家一定非常失望吧!~連個正面照都沒有!~


其實海豚也很失望~一把牠翻上來~老鼠又一直往裡鑽!~~真是的一點都不配合!~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


拍了這麼久~還頭一次遇到白蝸牛~
第一印象~就是目前正夯的白玉蝸牛~~當然形狀差異非常大!!(又想到吃囉!)~~
這隻是白高腰蝸牛~
大家可以看到這隻蝸牛爬行的姿態非常優雅~就像是一位清純美女漫步的姿態~難怪會稱牠為白高腰蝸牛!!~~
印象中~蝸牛都是雌雄同體的動物~幾乎用爬行會黏黏的動物~應該都是雌雄同體!!~~~

所以這隻蝸牛你可以叫牠先生也可以叫牠小姐喔!!~~~




發這篇文章同時順便提一下~日月潭在這次卡玫基颱風下真是慘~到處坍方~雖然車道已經搶通~不過也到處泥寧一片~
海豚今天又去了趟步道發現步道(青年活動中心到伊達紹)已經垮了~所以有來日月潭的朋友還請多注意!~~

 中名: 白高腰蝸牛 
 英名: snail 
 學名: Coniglobus albida 
 命名者: H.Adams 
 科名: 南亞蝸牛科 
 科名-英目名: Camaenidae 
 目名: 柄眼目 
 目名-英: STYLOMMATOPHORA 
 微棲地: 地表、植物體各部份 
 臺灣分佈狀況: 台灣全島 
 成體主要食物: 植食性 
 成體食性: 植物葉片 
棲地類型: 熱帶雨林、亞熱帶林 


 



 




 




 




 




 




 


脖子的彎曲形狀~好像恐龍!!~~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海豚這次介紹的是面天樹蛙~超可愛的喔!~
這樹蛙跟以前所拍攝的莫氏樹蛙有相當大的不同~當然顏色就很容易區分~一個綠色一個是土黃色~
而且媽媽~小孩~都來囉!~~
以下圖片大樹皮上的是媽媽!!~~海豚猜的啦!~~因為這隻是較早前拍的~
但後來約幾個月後~同一地點卻多了好幾隻小的樹蛙~就是綠色樹葉上的那些~~看!!~可愛吧!!~~還是小貝比可愛!~
但是小樹蛙~卻非常難分辨是何種樹蛙??~~因為面天樹蛙跟艾氏樹蛙長的都一樣勒~在1987年才被證實屬不同種!!~~所以真的不好分辨!!~~
可是這次標題該是面天樹蛙還是艾氏樹蛙呀??


看來海豚只好以網路查到的資料判斷囉!~~



拍攝地點: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


 


面天樹蛙(樹蛙科)


英名:Mein-tain Tree Frog


學名:Chirixalus idiootocus
面天樹蛙是由日本學者M.Kuramoro 及台灣學者王慶讓先生於1987年命名發表的新種,
其學名idiootocus指的是不同的產卵型態,因為面天樹蛙的外型和叫聲和艾氏樹蛙很像,所以先前一直被誤認為同一種,直到 1987 年才被鑑定為新種。
但因這兩種蛙類有不同的產卵方式,所以確定為不同種,因此將其學名取為idiootocus。
至於俗名面天樹蛙則是因為模式標本的採集地點位於陽明山的面天山區,所以是地名。


面天樹蛙屬於台灣特有種,
事實上面天樹蛙的吻端較尖,叫聲較低沉,雌雄體型相差較大,體色變化較小,絕不像艾氏樹蛙可以變成綠褐色或暗綠色。
乍看面天樹蛙,很像一隻小蟾蜍,全身有許多小突起,但指端膨大為吸盤,且無腮腺,所以可知是樹蛙。
<辨認特徵> 中小型樹蛙,體背為灰褐色、黃褐色或赤褐色。
前肢腋部有 一稍大型的黑斑,後肢跗蹠外緣有一列大小相似的白色顆粒突起,都是辨識的重要特徵。
分佈於低海拔以下不甚潮溼的灌叢及草叢中。


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長得很像但體型略小,約2-5公分。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的皮膚上都有許多顆粒狀的突起,背部也都有一個X或H型深褐色斑,
前肢、小腿及第五趾外側都散布著細小的白點,但以小腿和足部相接處的白點最明顯。


  面天樹蛙的拇指基部內掌瘤並不特別發達,
腹部有很多的深色小斑點,尤其靠近腋部有兩個大黑斑,這和艾氏樹蛙有顯著差異,是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最重要的分辨特徵。


  面天樹蛙是台灣的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台灣的西部中低海拔地區。面天樹蛙生殖期從2月到9月,相當長。在暖冬的時候,生殖期甚至可達全年。
生殖期間,雄蛙會在夜晚聚集到水邊低矮的植物體上或地上鳴叫,叫聲「逼、逼、逼」和艾氏樹蛙類似,但比較短促而且凌亂。
白天雄蛙很喜歡靜靜的平貼在芒草葉上作日光浴,此時身體顏色會變得接近白色。牠們的卵很大(卵徑約2.4公釐),
每次產卵數約 200 ~ 400 個,但可能數對個體在同一地方產卵,故成一大片。
常因沾有沙粒而呈土褐色。


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不同者,牠們不會將卵產在竹筒壁上,而是產卵在潮溼的地上,有如打翻的粉圓一樣。
本種之卵塊必須在潮溼的泥土中才能持續發育,一般約 10天即可孵化,蝌蚪必須於水中生活。


在酷熱的6、7月天裡,喜歡趴在芒草之向陽葉面上做日光浴,這時牠們的體色變成淺灰褐色,非常容易觀察。
此外本種之雌蛙在交配結束之後會有將泥土、枯葉撥蓋至卵塊上之掩巢行為。


 



 


可愛吧!!?~~呵呵!~


 


就是可愛!~


 


背上都是小顆粒!~前肢腋部有 一稍大型的黑斑?


不知道這算不算??早知道跟牠癢癢就能看到腋下!~


 


這隻就是海豚說的媽媽~腋下真的有大黑斑喔~所以牠是"面天樹蛙!~


 


爬樹功力真是一流!~


 


背部"面天樹蛙"跟"艾氏樹蛙"都有X或H型深褐色斑!~



 


今天的樹蛙真的很多~


 


跟大家玩一個抓迷藏如何??~~


 


我要開始躲囉!~數10下我就躲好了!~


 


我躲好了!~~開始找我了!~~


 


嘻嘻!~~大家都看不到我吧!!~~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莫氏樹蛙 ??~~不是上次海豚才介紹過??~~


呵呵!~因為上次的圖片海豚覺得太差了~~這次又巧遇莫氏樹蛙當然要抓住機會多拍一些!~


所以海豚又把牠放上來囉!~~希望這次多角度的圖片~可以讓大家多多認識莫氏樹蛙!!~~


莫氏樹蛙 Rhacophorus moltrechti Boulenger, 1908


Moltrechtis Green Tree Frog


保育類 特有種


保育類


成體特徵:


體型:中型纖細,♂4-4.5cm,♀4.5-5.5cm


頭部:頭寬小於頭長,吻端尖。眼睛虹彩橘紅色,鼓膜及顳褶明顯。


背部:墨綠色,會隨環境變深或淺。背部常帶有一些小白斑或黃斑。


體側:白色或黃色,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黑斑。


皮膚:光滑沒有顆粒。


腹部:黃色或白色,有圓形小顆粒。


前肢:背面綠色,腹面白色有些黑斑,有時指間的微蹼及指端吸盤都有黑斑分布。手臂外側白色皮瓣明顯。


後肢:背面綠色,股部內側橘紅色,外側有明顯的白色皮瓣。黑斑散佈在腿部及足部內側,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有時也有黑斑。


第二性徵:雄蛙體型較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咽喉鳴囊處顏色較深。


相近種類比較:台北樹蛙體側沒有大黑斑,虹彩及股部內側黃色。


分布: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省兩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果園、樹林及開墾地。


繁殖期:隨地區而異,台灣北部及東北部一般在春天及夏天繁殖,中南部則在夏天及秋天產卵,潮溼的山區、例如溪頭,則終年繁殖。


行為:平常住在樹上,繁殖期時才到水邊活動,常挖一個淺淺的洞藏身在落葉底下,也喜歡躲在水溝旁邊的石縫、鬆鬆的土堆或草根裡鳴叫,有時也會爬到樹上鳴叫。叫聲很響亮,如同火雞叫般的一長串「呱-阿,呱阿阿阿」。雌蛙受雄蛙叫聲吸引主動接近雄蛙形成配對,偶而也會出現一隻雌蛙同時和多隻雄蛙交配情形。


卵:一次產卵約三至四百顆,卵粒包在白色泡沫卵塊中,直徑約八公分。


蝌蚪:黑色大型,身體橢圓形,尾長為體長兩倍。
http:/ /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rhacophorus_moltrechti.html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到這蛇時~~真是又驚又喜!!~~


因為海豚從來沒有拍過蛇!~~雖然一直想拍~


但是遇到蛇時不是一溜煙不見~不然就是拼命怎麼找也找不到!~


雖然看到這蛇時~非常高興~~但這隻蛇可是有毒!~這可不能開玩笑囉!~


拿起像機~先從後面拍吧!~~可不想被牠咬一口!~



再來張側面的!~~還不走??!!~~根本就不怕海豚勒!~


再靠近一點!~~好像在瞄我勒??!~~


 


我地媽呀!~~鏡頭都快碰到牠了~還不動勒!~


 


不動也好~~再來張特寫囉!~~~謝謝這條蛇的完美配合


不過下次希望牠擺點pose就更完美囉!~~


以下是網路資料!~


茶斑蛇(黃頷蛇科林蛇亞科)


英名:Taiwan Leopard Snake


學名: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特徵:本種為小型蛇,體長可達90公分,體背為茶色、褐色或棕紅色,其上有黑、白相雜之細小斑點,部份個體顏色極深,幾乎看不見花紋。茶斑蛇最大的特徵為:頭頂上有一黑褐色具黃白色邊緣的「Y」字形花紋。背鱗平滑但無光澤。


習性:本種具輕微毒性,但不足以使人中毒。中低海拔以下較常出沒,偶而可見於中高海拔。日夜皆有活動,性情凶猛,以蜥蜴和蛙類為主食。卵胎生。
http:/ /www.ymsnp.gov.tw/web/webpage.aspx?f=data_file/animal93/animal93_d3-34k.htm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次看到樹蛙~野生的樹蛙~不是動物園的樹蛙哩!~~差點沒有手足舞蹈起來!~~


真是太驚喜了啦!~~


沒有仔細觀察~還真差一點錯過了牠~~


只是牠的姿勢~真是差!!~~~一直窩著~動也不動~~所以拍起來真是難看!~


介紹樹蛙~順便介紹拍攝到的蟾蜍~~雖然醜醜的~但是很可愛喔!~~


因為單獨介紹蟾蜍應該沒有人要看吧!!~~


盤古蟾蜍 Bufo bankorensis Barbour


台灣蟾蜍


特有種


成體特徵:


體型:大型肥胖,♂6-10cm,♀6-11cm


頭部:吻端鈍圓,頭寬大於頭長。鼓膜顯著。耳後腺長橢圓形,外側黑色。


背部:體色變化很大,從黃褐色、暗褐色到灰黑色。有些個體有背中線。


體側:有些個體有深色縱紋,從眼後沿耳後腺斜伸到腰部。


皮膚:粗糙,散佈許多大大小小的圓錐形突起纍粒,有些纍粒有白色的刺。


腹部:粗糙有許多顆粒。乳黃色夾雜著棕色或灰色花斑。


前肢:長而粗壯,指間無蹼。外掌突比外掌突發達,都是圓形棕色。


後肢:粗短,趾間有半蹼。有內蹠突及外蹠突。


第二性徵:雄性比雌性略小,手掌內側隆起成婚姻墊,並有黑色婚刺。


相近種類:黑眶蟾蜍眼睛周圍有黑色脊棱。


分布: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省各地,海拔高度可達3000m。經常出現在陸地較開闊的地方,例如闊葉林、草地、開墾地或住家附近,守候在步道、空地或路燈底下比較亮、虫比較多的地方覓食;繁殖期時才會遷移到溪流或靜水池。


繁殖期:9月到隔年2月。


行為:雄蟾沒有鳴囊不會發出叫聲,只有在被其他雄蟾誤抱時,才會發出「勾、勾、勾」釋放叫聲。而在遭受攻擊時,常會本能地鼓起胸部撐起四肢,裝出雄壯威武的模樣,並發出「勾、勾」的聲音,這是牠們的防衛姿勢。如果恐嚇無效,牠們會馬上爬走或者攤在地上裝死,最後才會從耳後腺噴出毒液。


卵:每次產卵五千顆左右,卵粒黑色,常成雙行排列於長形膠質卵串中。卵串成雙兩條從雌蟾的泄殖腔孔排出來,可長達10公尺以上,常纏繞在水草上或石頭間。


蝌蚪:蝌蚪黑色,喜歡聚成黑鴉鴉地一大片。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成群的蝌蚪之間通常具有親緣關係,例如兄弟姐妹或表親。由於牠們有毒,聚在一起可以讓誤食牠們的動物加深印象並心生警惕,以後就不敢碰牠們了。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bufo_bankorensis.html



 




 




 




莫氏樹蛙 Rhacophorus moltrechti Boulenger


保育類 特有種


保育類


成體特徵:


體型:中型纖細,♂4-4.5cm,♀4.5-5.5cm


頭部:頭寬小於頭長,吻端尖。眼睛虹彩橘紅色,鼓膜及顳褶明顯。


背部:墨綠色,會隨環境變深或淺。背部常帶有一些小白斑或黃斑。


體側:白色或黃色,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黑斑。


皮膚:光滑沒有顆粒。


腹部:黃色或白色,有圓形小顆粒。


前肢:背面綠色,腹面白色有些黑斑,有時指間的微蹼及指端吸盤都有黑斑分布。手臂外側白色皮瓣明顯。


後肢:背面綠色,股部內側橘紅色,外側有明顯的白色皮瓣。黑斑散佈在腿部及足部內側,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有時也有黑斑。


第二性徵:雄蛙體型較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咽喉鳴囊處顏色較深。


相近種類比較:台北樹蛙體側沒有大黑斑,虹彩及股部內側黃色。


分布: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省兩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果園、樹林及開墾地。


繁殖期:隨地區而異,台灣北部及東北部一般在春天及夏天繁殖,中南部則在夏天及秋天產卵,潮溼的山區、例如溪頭,則終年繁殖。


行為:平常住在樹上,繁殖期時才到水邊活動,常挖一個淺淺的洞藏身在落葉底下,也喜歡躲在水溝旁邊的石縫、鬆鬆的土堆或草根裡鳴叫,有時也會爬到樹上鳴叫。叫聲很響亮,如同火雞叫般的一長串「呱-阿,呱阿阿阿」。雌蛙受雄蛙叫聲吸引主動接近雄蛙形成配對,偶而也會出現一隻雌蛙同時和多隻雄蛙交配情形。


卵:一次產卵約三至四百顆,卵粒包在白色泡沫卵塊中,直徑約八公分。


蝌蚪:黑色大型,身體橢圓形,尾長為體長兩倍。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rhacophorus_moltrechti.html








~以上相片由藍色海豚拍攝~
~~謝謝觀賞!~~

黃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